泰安二中劳动教育专题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2-09-20 作者: 审核人: 新闻类别:[]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劳动教育专题实施方案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泰安二中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与资源优势,特制定此劳动教育专题方案。

  一、校情学情分析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创建于1953年,是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重点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学校、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首届全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学校占地150亩(10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73个,在校学生3600人,在职教职工307人,其中正高级教师8人,特级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

  学生生源整体质量在泰安市处于中游水平,十八大以来,虽然“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但是社会各界对学生学业成绩仍然带着重升学、轻育人的功利化认识,必然给学生们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浮躁,甚至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内驱力不足、学习习惯不规范、思维创新性、个性化不足、综合素质水平一般是限制二中学生发展的突出矛盾所在。所以,立德树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内驱力,营养学生身心健康,从而保障学生作为“人”的全面、长足发展,势在必行。

  二、办学理念

   泰安二中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基础,秉承“励志求真”的校训,以“创建幸福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弘扬“以校为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拼搏奋斗”的二中精神,“爱国、劳动、感恩、孝亲”是我们二中传承了近70年的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并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理念与追求。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学生管理原则,不断探索有效教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形成了健全的德育课程化体系,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三、育人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立足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校本资源实际,梳理学校前期工作,开发符合学生及学校发展需要的《大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德育内容及实施路径

  围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的总体目标,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重视内省的作用,提出“态度-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实践-思想-碰撞-人格”的劳动育人理念,整合“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大育人途径,融合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劳动教育场景,积极开发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实践深刻、磨练意志的大劳动教育课程。最终目标是通过“实践-思想-碰撞-人格”健全学生人格,以劳动观为抓手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实现由劳动自立到人生自立的转变。

  (一)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实施协同育人,唤醒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

  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学校日常生活劳动,包括家庭清洁、房间美化、个人物品整理;校园清洁、垃圾分类、教室美化、教室多媒体认领、电器管理、盆栽认领、空调认领、晨午间记录本认领等;宿舍打扫、美化、整理。坚持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节假日开展学农体验及社会实践,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参观考察,进行“三农”调查,形成正确的“三农”观念,积极开发校内服务性岗位,特色值周班,大型活动志愿者,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同时拓宽校外职业体验基地,让学生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同时进行职业体验。强化学生服务他们和服务社会的自觉。这样从家庭、学校到社会,由劳动自理到劳动自觉,从而实现劳动自立。

  图片 4图片 6

  图一 宿舍垃圾分类引导员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垃圾分类

  (二)结合本校实际,编制校本课程教材,打造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推动实践育人。

   以“知耕园”基地作为劳动教育载体,设计种植劳动内容,编制校本课程,指导学生们劳动实践的方法、原理。让学生亲自完成葡萄、油菜等作物的土地开垦、翻地培土、播种、间苗、定苗、摘叶、浇水、施肥、除草、除虫、收获的全过程,进行农业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劳作体验。学习技能,认识节气,出力流汗,磨练意志,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同时以“知耕园”为载体开展课题研究形式的创造性劳动,如比较化肥、农家肥、厨余堆肥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产量、口味),结合垃圾分类如何制造营养全面的厨余堆肥等。

  (三)积极探索劳动与惩戒之间的良性结合方式,促进违纪学生转化,强化管理育人。

  通过校内志愿者的形式让违纪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如擦拭“红色加油站”相关展板、捡拾操场卫生死角、清理楼道墙面上的鞋印、球印、蜘蛛网等。同时设计《劳动创造美好校园记录单》,让学生反思违纪内容、劳动内容、劳动感悟,并由班主任对劳动服务及反思做出评价。

  图片 2图片 3

  图二 违纪学生清理学校卫生死角

  (四)渗透泰山文化,拓宽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内容,丰富学生劳动视野,深化职业体验,增强劳动体验,提升劳动技能,推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

  设计《劳动中的年味 年味中的文化》家务劳动打卡记录单,让学生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打卡家务劳动,感受劳动中的年味;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劳动开始,厚植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识传统节日风俗,从回归开始,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图片 8图片 7图片 9

  图三 学生打卡家务劳动及劳动记录单

  依托泰山景区,打造校外劳动实践及职业体验基地,让学生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利用寒暑假开展朋辈教育,义务支教活动,树立服务意识,丰富职业体验。

  (五)打造个性化校园文化,渗透劳动教育,强化文化育人。

      依托“励志求真大课堂”,进行常态化生涯规划指导,挖掘校友榜样,邀请各行业杰出代表回母校宣讲,以劳动者事迹感召学生,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品质。

  (六)学科融合,挖掘劳动教育元素,构建劳动课程体系,推动课程育人。

  从国家学科课程中寻找劳动教育元素,渗透劳动教育,全学科劳动育人,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信息,结合本学科特点设计一堂劳动教育体验课,如:语文可纳入歌颂劳模、歌颂普通劳动者的文选材料、征文比赛,信息可以体验程序员,美术可以体验石膏模型的制作。

  8d81b93d6a174e24ce87da8dd139812

  图四 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图

  (七)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机制。

  从加强劳动教育的视角,优化学生劳动素质评价的各项指标设计,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实现劳动教育在综合素质体系中的独立占比。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认同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

  在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成果等项目上,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齐抓共评,协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从劳动知识、技能、态度等多维度进行过程性评价,从劳动成果展示角度进行终结性评价;形成劳动素养的立体评价体系。

  五、条件保障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学生发展工作,由校长任组长,各部门、各学科负责人担任组员,强化年级管理,各项工作年级、班级具体实施。同时规划出必要的场地和经费。

  六、特色实践做法

  设计《劳动中的年味 年味中的文化》家务劳动打卡记录单,以班级为单位团队协作完成辞灶、掸尘扫屋、炸豆腐、炖大肉、赶年集、蒸馍、上坟请祖、贴春联,包水饺、拜大年、一年之计十项打卡任务,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年味,在年味中体味文化。

  通过校内志愿者的形式让违纪学生完成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积极探索劳动与学生管理之间的良性结合方式。

  依托校本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知耕园》,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深刻的体验农耕的全部过程。

版权所有@ 2012-2022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虎山东路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722号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50233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