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寻访活动已落下帷幕,一些优秀的中学生、中职生在寻访活动中脱颖而出,他们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热心助人,有的是科技创新的典范,有的是志愿服务的先锋,有的是见义勇为的小英雄,有的身处逆境却依然自强不息……这些中学生、中职生用不同的故事阐释着什么是“最美”。
即日起,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公众号将推出“最美中学生”“最美中职生”特辑,今天推出第八期。
17岁时,山东泰安高中生刘小祎捧回了“中国少年科学院全国十佳小院士”荣誉证书。那是2014年,是她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探索的第7个年头。
7年间,这个文静的高中女生拥有了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及科技创新项目成果,荣获联合国爱迪生世界发明奖、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金奖、瑞士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等六项国际金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赛事中屡屡夺魁。
在学校里被同学们赞誉为“发明大王”的刘小祎对此谦虚一笑:“几乎所有的发明创意都来自生活,我不过是多一些观察力、好奇心罢了。”
最初尝试只是来自运动场上一次偶尔的“感同身受”。
小学时的一场运动会上,刘小祎注意到跳远运动员们完成每一次起跳动作后,总有沙子飞扬,她想: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不会飞扬的沙子?
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她反复实验,并利用磁性原理,成功试制了磁性沙,将沙子自然“吸附聚集”在沙池中而不再飞扬。从此,刘小祎一发不可收拾,发明了安全井盖、安全防踩踏电梯等等,彻底爱上了发明创新。
细心观察下,最普通的日常生活给了她无数个问号,“捣鼓”出这些问号的答案由此占据了她相当多的课余时间。
冬天,教室门紧闭,一个同学感冒,很快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可能被传染;而且,教室噪声太大难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效率。刘小祎思考如何将教室环境变得更健康,于是发明了教室声环境与空气质量生态监测净化装置,经多次检测确实见效,获得了国家专利。
洗手池、浴缸等用水直接流入下水道,大量水源被浪费,而家庭冲厕一般用洁净的自来水,为减少浪费,她发明了新型集水减排空气净化系统,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生活于泰山脚下,游玩中刘小祎注意到泰山上的果树林木常采用浇灌、喷灌等传统的灌溉方式,很多水分或在空气中蒸发,或从土壤空隙中渗出,植物根系最终留住的水分并不多,此外,如何监测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同样重要。
由此,刘小祎用了两年时间,持续钻研,节假日课余时间实地做实验,最终完成了科技创新课题“泰山古树名木果树根系生态环境监测集水滴灌复壮病虫防护研究”,荣获第30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从小学起,刘小祎便开始痴迷发明家的故事,父母为了鼎力支持女儿,特将家里的阳台开辟成女儿的实验室,里面实验台、测试仪器、焊接工具、放大镜、实验器件模板等一应俱全。放假在家的时候,刘小祎常常一整天钻在里面捣鼓各种创意发明,乐此不疲,当然,也偶尔惹祸,搞出一些诸如试管不小心被酒精灯烧裂的小事故。
曾远赴德国、瑞士、美国等地参加国际赛事的刘小祎,有时也会羡慕其他国家青少年的创新实力之强:“相比于他们,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对科技创新发明重视滞后,课业负担比较繁重,和他们的创新体系相比,我们还有差距。”
对科技的狂热远非刘小祎的全部。刘小祎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多次带领同学们进行泰山护林防火宣传,走进福利院敬老爱老,为灾区小朋友捐书捐物。2015年她作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代表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现场观礼活动。同时,她还获得了钢琴十级,800米跑全市第一……不少同龄人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我很害怕闲下来,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
如今,在她就读的泰安二中,刘小祎带动越来越多的同学投身创新发明,她特意组建了一个7人团队,一起讨论并实践创意,并多次带队赴北京等地参与创新发明赛事。
虽已进入高三,相比于之前,大家的空余时间少了很多,但这个团队的工作并未因学业紧张而完全中断,只要有空,大家仍会热火朝天地聚在一起讨论某个科技创意。
令人意外的是,先后有十余家企业向这个高中女生递来“橄榄枝”,希望与她合作,共同进行市场研发,如今,在父母的支持下,部分项目已实施转化。
她期待不久的将来进入理想的大学,组建自己的“爱迪生发明工作室”,招揽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迈向创新创业之路,为社会做贡献。(中国青年报记者 邢婷)
内容来源:团中央学校部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