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规划统计>>规划计划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4-01 作者: 审核人: 新闻类别:[]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学校工作总结


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的精心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全体教师坚守教育初心、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各项工作稳步提升,开创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本学期,学校成功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荣获泰安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中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学校、泰安市书香校园等荣誉,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各项重点工作。一直以来,学校秉持励志求真的校训,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教育,聚焦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五育并举,实干创新,将学校工作全面推向新高度。现将本学期学校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党建引领,创建文明校园

1.坚持党建统领,加强学习建设

学校坚持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抓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始终把党建工作责任扛牢在肩、抓紧在手。年初,党委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安排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建设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确保学校党建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合拍、措施配套。学校党委坚持每月开展1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组织各党支部每月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举办领导班子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1次,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讲党课15次。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推出“一起学《条例》”栏目,推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入脑入心。

2.强化顶层设计,注重组织建设

学校不断完善“1545”党建工作机制,持续打造“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省级党建品牌,巩固党员教育阵地“红色加油站”,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八引领五结合”工作模式和有效途径。2024年,学校党委申报了以“构建‘八引领五结合’党建工作模式,推动过硬党支部建设”为题的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旨在深化“八引领五结合”工作模式,夯实党建基础,提高党建质量,筑牢组织战斗堡垒;“红色加油站”接待20余家外地单位共计200余人次;新发展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名;1人被评为泰安市“优秀共产党员”,4人被评为泰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人被评为泰安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个党支部被评为泰安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办公室党支部、综合党支部、教学一支部、泰山博文中学第二党支部等4个党支部,在基层党支部星级评定管理中被市委教育工委复审为五星级党支部。

3.推进文明创建,建设文明校园

持续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保障省级文明校园优秀成果,争创全国文明校园。2022年1月,学校荣获山东省第三届省级文明校园称号,同年12月获得泰安市文明校园风采竞晒活动一等奖。本学期,根据《山东省文明校园创建管理办法》,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学校上下齐心、乘胜追击,在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基础上,开启全力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的新征程。学校成立文明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活动阵地建设方面继续提高标准,深化落实,为2024年迎接文明校园测评,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成果,争创2027年全国文明校园,全面提升学校品牌形象持续发力。

二、落实立德树人,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

1.思政育人培根铸魂

深入落实首课思政负责制,积极开展万名师生讲首课活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体系。充分利用主题团课、升国旗仪式、纪念活动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理论和主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积极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举办学校首届班主任节,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尊重、理解、感恩班主任的浓厚氛围;通过“振三声 亮三相”的新生军训,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开展“宪法宣传周”“模拟法庭”“宪法主题班会课”“学唱宪法伴我成长歌曲”“宪法日晨读”等活动,普及宣传法律知识,传递弘扬法治精神,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

2.五育并举潜心育人

学校将家校社、劳动教育、团委工作深度融合,促成学生健康成长。组织超过300名学生参与岱庙景区和红门景区的志愿服务活动达10余次,2000名学生投身文明出行志愿服务,200余名学生参与学校软环境建设综合提升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主题团日活动及新团员入团仪式,激励新团员坚定信念,矢志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典范;按计划推进劳动教育与劳动实践,常规开展知耕园学农劳动实践与劳动周;组织“诗韵悠悠传经典,书声琅琅颂华章”2024年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泰安市红色故事讲解、国防知识竞赛、学宪法讲宪法等比赛中,学校均获得泰安市一等奖的好成绩。

3.软环境提升硬实力

学校坚持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综合提升育人环境,自2024年4月起,学校开展校园软环境建设综合提升工程,推动校园育人环境再上新台阶。学校通过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校门口秩序维护、加强校内骑车规范管理、完善错时放学与错时就餐安排、强化学生宿舍管理、落实静校值班制度、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环境、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完善评优选模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推动软环境建设持续向前发展,实现学校软环境的全面提升,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育人环境。

三、聚焦德育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充实师资力量,提升师资水平

本学期学校共有36名新入职教师(包括顶岗教师),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补强了师资力量。

2.青蓝结对同行,携手共育桃李

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读书分享会、汇报课、同课异构等活动,有效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024年,学校教师王红梅获得山东省特级教师,滕佃梅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韩莉获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课程指导教师称号;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孟芬芬报送的课例被评选为“部级精品课”;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王平、黄子琪、陈传平、高艺铭成功入选;王丽在市直创新课比赛中脱颖而出,被推荐参加全市创新课评比;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遴选活动中,王平、于跃报送的课例被市里推荐参加省级评选;在“全市首次同上一堂好课资源征集”活动中,刘姣报送的学科类课程资源被征集为市级优秀资源;肖圣斌获泰安市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姚然获市级优秀体育教练员荣誉称号;牛田华、王元元在全市教育系统急救能力大赛中荣获第一名。

3.搭建交流平台,助推专业发展

学校举行2024学年学术节,以“聚焦新课程 落实新课标 赋能新课堂”为主题,通过专家讲座、课例展示、读书沙龙等活动,聚焦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拓宽学科课程建设的开发路径,积极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更新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4.抓好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持续完善中层干部队伍、年级管理团队、学科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团队等四支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提升管理效能。通过定期开展培训、交流和学习活动,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5.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通过冬季教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迎“国庆”趣味运动会、冬季健步走等活动,缓解工作压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工作的幸福指数。

四、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突出尖子生培养工作,厚植创新人才培育沃土

重视尖子生培养,逐渐形成“营造外部大环境、搭建内部中环境、聚力中心小环境、着力核心微环境”的人才培育策略。2024年,学校在学科竞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个学科在省市级比赛中斩获奖项。

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中,张齐钰、丁自明两名同学勇夺省赛区一等奖,在全市独占鳌头;杨景越、鲍睿远、宋承霖、李骋宇、李双昀、张闻天等六名同学获得省赛区二等奖;李宇欣、牛晓瀚、李子尧、王润定、吴睿哲等五名同学获得省赛区三等奖。教练员王光儒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教练员”称号,学校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荣誉称号。

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中,李智宸荣获全国一等奖,其成绩在全市遥遥领先,有望成功入选省集训队;王子墨、董知远、王施恩荣获全国二等奖;袁瑞鹏、郑如一、程晓雨荣获全国三等奖。徐剑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郭宝睿获省赛区一等奖;王铭琰、芦胤豪、王昀旸、刘嘉浩分获省赛区二等奖;郝子政、易怡萱、李润禄获省赛区三等奖。学校荣获“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学校”荣誉称号,石义滨老师荣获全国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郑广博、孔姝姸荣获全国二等奖,其中郑广博同学在泰安市排名第二,荣获山东省一等奖;宋绪骞获得全国三等奖与山东省一等奖;王馨怡、张语丹获得山东省二等奖。赵敏瑞、安艳华、相静莉、武迪等四位老师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教师奖。

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中,申浩正、代高乐、郭闰泽、翟祎琳、徐菲儿等五位同学荣获二等奖;史兰森、张德邦获三等奖。

2.推进高初小衔接工作,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

精心选拔业务精湛、团队协作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组建高中“育苗”导师团队,积极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泰安市高初小衔接教育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提升衔接教育能力。全面实施联合教研制度,统筹规划学科衔接备课、教学研讨、听课观摩、命题研究、竞赛辅导等系列教研活动,有效打破高初小教育壁垒,进一步提升教师衔接教学能力,推动学校高初小衔接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台阶。

3.统一领导强化组织,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西藏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挖掘泰安地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德育常态化机制,动态优化西藏生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4.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保障学生阳光下成长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加强体育课集备,落实模块化教学,积极开展预防近视宣传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5.打造艺体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艺体特长生的发掘与培养,积极打造艺体特色品牌,已初步形成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四大项目并进的特色体育体系。2024年,学校羽毛球队蝉联2024年省联赛冠军和全市十二连冠,足球队获得全市联赛冠军,篮球队代表泰安市参加山东省篮球联赛荣获亚军。

五、筑牢安全防线,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1.常抓不懈,筑牢师生安全堡垒

学校做好安全硬件建设,强化安保力量的基础,通过召开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联席会议、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应急演练、安全检查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夯实校园安全管理根基,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治理工作,营造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校园环境。

2.齐抓共管,守卫师生饮食安全

学校坚持落实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师生幸福感,严把餐厅食品质量安全,进一步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关注学生健康,践行服务育人。高考期间,学校为高三年级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住校生约300人提供免费餐券,为考生暖心“加餐”;中华传统节日期间,举办“温暖教育、粥暖人心”免费赠粥等活动;学校餐厅还提供免费米饭、免费粥和低价菜品,减轻了学生经济压力,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2024年12月,学校成立第一届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确保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与健康。

3.规范财务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学校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特别是根据上级审计反馈,整改到位,确保资金使用高效,严格内控制度落实,抓实财务内审工作,做好风险防范,圆满完成年度任务,保证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稳定、有序、顺畅的开展。

六、聚焦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1.抓实教学常规,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夯实教学管理基石,构建规范高效体系。教学常规检查方面,坚持多管齐下、精细把控,对教师备课、听课及作业批改采用备课组周查、教研组月查、教务处抽查、学校领导再抽查的四位一体检查方式,每周汇总教学工作周报,学校领导领衔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周开展教学督查工作。教学督查工作方面,坚持全面覆盖、保障秩序,学校领导领衔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开展,每周开展教学督查工作,构建全方位、无死角的教学监督网络,对于督查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督促整改,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

2.强化科学教育,擦亮学校特色名片

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山东省省级特色高中,这是继山东省重点中学、山东省首批省级规范化学校之后,对我校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又一次认可和肯定。2024年12月,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复核中,凭借扎实的工作基础、显著的教育成效和突出的创新亮点,学校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3.推进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赋能提升

学校坚持以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总体要求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为指引,紧密结合校情、学情,积极探寻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创新路径。举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活动,由教师指导团队组织并指导学生历经选题、成立学习小组、开题、制定研究计划、小组活动、综合探究和完成结题报告等环节,开展了近百项课题研究,经过综合评审,29个小组从近百个参评小组中脱颖而出进行现场汇报,充分展示了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精研笃行促发展,教科研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制定了课题管理制度,要求每个学科、每个教研组都要有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目前学校正在研究中的立项课题23项,2024年有7项市级课题结题,分别是夏昕宇、宋旭爱、王霞、吴正国、李辉、刘延群、常红主持的课题。市级课题立项7项,其中井学江和韩莉主持的课题已通过市里推荐申报省级课题。

5.凝心聚力抓质量,培优补弱赋能成长

学校各年级聚力全面发展,各有侧重。高一年级注重初高中学段衔接,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健全培优补差工作机制、师生谈话工作机制。高二年级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精细化管理为主线,严格学生管理,强化常规检查,设计分层作业,合理安排考试,加强尖子生培养,凝心聚力抓常规、促学习。高三年级坚持以提高备考质量为中心,以“五实”(实抓、实教、实学、实严、实效)为抓手,充分调动师生备考复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紧张、有序、科学、高效”的教学氛围,抓好常规管理,狠抓精准培养,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推进。创新年级坚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抓住教学基本环节,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家校合作,多措并举拓宽学生视野、赋能学生成长成才。

七、凝聚育人合力,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1.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建立健全以分管校长、政教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为主体,专家学者和家长共同参与,专兼职相结合的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制度,细化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职责任务,多措并举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家委会、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推送学校在常规管理、高考指导、安全教育、学校活动等方面的亮点工作,不断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的知晓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家长座谈征集家长意见,并将反馈问题建立管理台账,逐一制定解决方案,积极推进整改。

2.持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通过家长课堂、家长沙龙活动、专题讲座、挖掘校本资源、家访等多种途径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方法,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3.统筹利用社会育人资源

借助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助学,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挖掘家校社共育典型案例,丰富学生校外服务供给。今年,小荷公益资助我校13名学生;积极组织学生走进泰山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岱庙、红门、三棵树农场等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实践能力。

八、扎实做好高初小衔接,持续打造博文品牌

博文中学立足本校实际,在泰安二中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市区教体局各项教学工作部署,在党建、师德师风、安全、学生管理、教学教研、教师成长、家校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和发展,较好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在抓好博文校区各项管理的前提下,泰山区博文小学、泰山区博文实验学校、泰山区博文明德学校等各分校工作顺利开展。博文中学坚持强化党建引领,赋能学校发展;强化安全管理,将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实施规范化管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抓教研提能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深化课堂改革;活动丰富多彩,彰显学校德育特色;加强宣传报道,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教师专业成长,点亮教育未来。在泰山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师应用能力大赛中,博文中学79位老师荣获区级一等奖,49位老师荣获二等奖;在市级比赛中,2位老师荣获一等奖,3位老师荣获二等奖;4项市级课题顺利结题,1项泰山区小课题顺利结题;组织51位老师参加了泰安市首课精品课评比活动,其中10位老师的首课精品课例入选泰安市教育局(市委教育工委)网站,为泰安市首课思政教育库添砖加瓦。

打破学段壁垒,创新人才培养。组织创建初二创新班,配备优秀师资;九章书院、信息奥赛培训利用节假日周末等时间按计划有序开展;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及省市各类奖项40余人次,学校获得优秀参赛学校荣誉称号。

九、优化管理服务,助推学校发展

1.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提升校园设施标准,全方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每周定期巡查校园校舍、用水用电安全等,发现问题现场研究商定处理办法,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及时维修校园路面、管网等设施,对花坛、苗木进行了补种和维护管理,完成宿舍、食堂、超市、消防设施等维修升级改造任务,净化、美化师生学习、生活环境。

2.优化服务保障

细致规范做好人事、学籍等工作,规范信息的录入、更新和使用流程,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保管,方便师生查询和利用,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提高宣传质量

主动、全面、及时发布学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本学期编辑宣发公众号95个,视频号、抖音号、今日头条号各24个,内容涵盖学校新闻、师生风采、教学教研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回眸展望交答卷,蓄势提能启新程。新学期,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全体师生将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续写学校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版权所有@ 2012-2022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虎山东路

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722号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5023304号